无尘室运转与维护管理
- 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改造技术的进展
 - 公路工程养护管理体制问题的思考
 - 某小高层纠倾加固技术
 - 运用“破窗理论”,搞好高校物业管理
 - 钢筋混凝土模型框架振动台试验分析和抗震性能评估
 - 5.12地震后震区农村建筑物震害分析和对策
 - 对影响建筑寿命因素的探讨
 - 建筑修复也是一种挑战
 - 淮安市楚州医院病房楼走廊吊顶发霉与结露分析
 - 火灾报警控制系统设计在建筑中的应用
 
内容提示:无尘室洁净度之维持和控制,除了硬设备之配合投资外,也需要良好的软件——管理制度来搭配,方能维持良好的洁净度;无尘室运转管理,可依作业人员、原物料、设备及无尘室内所用东西等加以探讨;无尘室内系统除了通称的空调系统之外,制程设备也包括在内,本节将对该二系统之运转维护及保养做一概略说明。
     简介: 无尘室洁净度之维持和控制,除了硬设备之配合投资外,也需要良好的软件——管理制度来搭配,方能维持良好的洁净度;无尘室运转管理,可依作业人员、原物料、设备及无尘室内所用东西等加以探讨;无尘室内系统除了通称的空调系统之外,制程设备也包括在内,本节将对该二系统之运转维护及保养做一概略说明。(参考《建筑中文网》)
     
     关键字:无尘室 污染源 运转管理 维护保养
一、污染源控制
无尘室洁净度之维持和控制,除了硬设备之配合投资外,也需要良好的软件——管理制度来搭配,方能维持良好的洁净度。无尘室内之微污染来源,经测试分析结果,作业人员占约80%,如图1所示。实验数据显示,作业人员进出无尘室时尘埃有显著增加,有人动作时,洁净度马上劣化,可见洁净度劣化之原因人是主要因素。
     
无尘室的污染源可分为外污染及内污染源。外污染源主要包括空调送风、间隙渗入、建筑物、工作服、风管材料以及一般性气体如N2、O2、Air、给水、溶剂等;而内污染源则包括制程设备、工作人员、工具、加工制程、隔间材料、工作桌、包装材料等,图2为微尘粒子的传送路径。
     
对硅芯片而言,微尘粒子之附着将造成集成电路线路的变形或短路,使芯片失去运作功能,因此微污染源的控制已成为无尘室管理的重要环节。表一为自然环境所测得的尘埃浓度,可为设计参考,而在微污染控制,其基本原则有四:
1.外部尘埃侵入之防止:
无尘室适当之正压保持(>0.5mmAq),做好施工工程之不漏气,人员设备、原材料搬入无尘室前先做好清洁擦拭等防尘动作,空气过滤器适当的管理和设置。
2.室内发尘之防止:
隔间板、地板等无尘室材料的适当选用、制程设备的发尘抑制、生产自动化及人员不聚集、动作放松、洁净衣的管理、使用无尘室专用器等。
3.室内发尘之不积留:
墙壁体应光滑无死角、无尘室需定期保养和清扫、制程设备四周应留有空间。
4.发生尘埃之排除:
换气次数应足够,适当的空间布置以及污染源接排气和空调的气流速度须适当。
人、物入室的管理问题、实际的作业条件和工程管理关联之问题、室内之空调及清扫关系之问题,这些问题将于下节祥述。
表1 自然界微尘粒子数
|              测量地点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微尘粒子数(个/ft³)≥0.5µm  |         
|              大气层圈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≦100  |         
|              田园地区(微风状态)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0,000~300,000  |         
|              住宅地区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0,000~200,000  |         
|              办公室(工作中)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0,000~400,000  |         
|              工业区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00,000~1,000,000  |         
|              正在吸烟的会议室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00,000~1,000,000  |         
无尘室运转管理,可依作业人员、原物料、设备及无尘室内所用东西等加以探讨,并依计划(planning)、实施(Doing)、追踪(Checking)、动作(Action)之PDCA循环步骤执行。
1.作业人员之管理
前以提及在无尘室内污染来源80%来自作业人员,因此若能使作业人员依无尘室管理,而所有人员也均能配合实施,则污染源的产生可说已减大半。现就进入无尘室的作业人员之管理和注意事项说明如下:
(1)进入无尘室之人员,必须要具备有达成高洁净度标准,并要维持最好状态之观念。
(2)作业人员进入无尘室数目以维持最小限度原则(愈少愈好),并须依无尘室进出标准流程进出无尘室,如图3所示。出则相反方向进行,唯不须经空气洗尘室之脱尘处理。
(3)对作业人员必须经常讲解无尘室管理之数据,并加以教育与训练,内容如无尘室管理之一般常识、无尘室之构造与功能、维护和清洁、安全对策、搬运器材之洁净管理与检查、洁净衣之穿脱、无尘室内之步行方式等,并经考试合格者方能进入无尘室工作。
(4)在无尘室作业人员须经常保持自己各方面的干净与清洁。
(5)在无尘室内之作业人员或其它人员之移动或动作均为发尘源,其直接影响制程,同时亦会影响气流之扰动,为防止与控制上述情形,基本上须注下列事项:
a.不可在作业区域气流之上方放置物品或做其它作业。
b.不必要之动作尽量避免以防止乱流发尘。
c.与作业无关的私心谈话尽量避免。
d.为控制发尘量,人员步行及作业要静静地进行。表2所示为人体在不同动作时之发尘量。
e.作业要在洁净之工作柜或工作桌进行。
f.工具等器具须收入有盖子之箱子或柜中,并置放一定的场所。
(6)作业人员须经常保持干净之手,除了常洗手、剪指甲外,手并应保养,以防皮肤之剥离,男性须每天刮胡子。
(7)洁净衣要经常保持着衣之状态。
(8)下列所述者不能进入无尘室:
a.非作业人员或事先未得许可者。
b.未照规定穿着洁净衣者。
c.刚做激烈运动流汗者。
d.吸烟或吃东西后,尚未经过半小时以上者。图4为吸烟和未吸烟者微尘产生量与时间之比较图,由图上很明显可看出吸烟者所生之微尘在初期约为非吸烟者的90倍,直至30分钟后才降至15倍,此为为何无尘室禁止吸烟人员和吸烟未满30分钟不准进入的原因所在。故针对在无尘室作业人员之招募,若能选择不吸烟者为对象,将可带来甚大利益。
     
|              ≥0.3µm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≥0.5µm  |         |||||
|              一般工作服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无尘服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普通作业服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无尘服  |         |||
|              白衣形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全覆形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白衣形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全覆形  |         |||
|              站立(静姿)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43,00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1,00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,80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9,00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3,00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,580  |         
|              坐下(静姿)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4,80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2,00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,80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2,00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2,00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,420  |         
|              腕上下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,450,00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63,00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9,00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,980,00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98,00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,600  |         
|              上身前屈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,920,00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70,00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9,20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,240,00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38,00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,200  |         
|              腕的自由运动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,470,00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72,00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2,10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,240,00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98,00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,600  |         
|              头的上下运动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,230,00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7,00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,10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31,00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1,00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,000  |         
|              屈身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,160,00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,110,00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2,50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,120,00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05,00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,400  |         
|              踏步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,240,00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,210,00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2,10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,800,00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61,00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4,600  |         
|              步行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,360,00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,290,00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7,00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,920,00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,010,00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6,000  |         
原文网址:http://www.pipcn.com/research/200612/8737.htm
也许您还喜欢阅读: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