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川省沥青路面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
- 加强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
 - 呼和浩特市房地产行业现状、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
 - 征地拆迁中的各方利益博弈和法律秩序的重建
 - 浅议农村房屋拆迁补偿制度
 - 妥善解决征地拆迁范围内房地产权问题
 - 桂西北中心城区建设征地拆迁工作总结
 - 城市建设征地拆迁中的职务犯罪分析
 - 秦直道遗址的开发与保护研究
 - 河南国网宝泉抽水蓄能电站投资计划管理实践
 - 使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做为保温墙体的节能分析
 
      随着四川省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,传统的路面养护管理已不适于高等级公路路面。1989年四川省与世界银行签订新建成渝高速公路贷款协议。世界银行要求在修建成渝公路的同时,初步建成四川省的路面管理系统。1991年至1992年,四川省通过世界银行引进了英国、美国、加拿大、巴西等国的路面管理技术,结合省情开始研究路面管理系统。1992年至1995年,又在学习交通部“干线公路沥青路面管理系统(CPMS)”的基础上,初步建成四川省沥青路面管理系统,连续三年在大件公路管理处,成都、乐山、内江、雅安、凉山、攀枝花、绵阳、遂宁、广元、德阳、甘孜、泸
     州、阿坝等单位和市、地、州应用。
1 四川省沥青路面管理系统概况
       四川省沥青路面管理系统采取项目级和路网级有机结合,决策分析模型以项目决策系统为主,重点放在年度养护计划的制定和分析。同时根据相同的数据进行中、长期路面养护规划的分析(路网级),以便因应路况变化的可能趋势考虑未来的养护策略。
     1.1 系统的组成
     1.1.1 编码管理
       对所辖路网内与路面管理有关的相对稳定数据进行建库编码管理。四川省沥青路面系统有9类编码,即路线编码、政区编码、管养单位界编码、区间编码、路段编码、面层结构编码、连接层结构编码、基层结构编码、底层结构编码。为使国、省公路里程桩成为每条公路定位的准绳,将全省路网划分为:路线、区间、路段。区间的划分:以交通量突变处,县界、地区界、管养单位界为划分点。路段的划分一般是等长度,除特殊情况外,以1km为一路段。路面的各种评价指标均以路段为基本单位。(参考《建筑中文网》)
     1.1.2 数据库管理
       系统的基本数据库包括交通量数据库、路面病害数据库、平整度数据库、路面弯沉数据库、路面抗滑数据库、路面处治历史数据库、宏观数据库、综合数据库、模型参数数据库。
       交通量数据为区间交通量,以交通量观测站观测的数据为准。对于个别没有交通观测的区间,则采用现场抽样调查和确定交叉口分流系数,计算区间交通量。
       路面病害、平整度、弯沉、抗滑数据均为现场采集的原始数据。路面病害数据通过路面病害数据处理系统进入系统路面病害库。
       综合数据是将系统处理或计算后的数据,按《柔性路面设计规范》通过计算机算出。
     1.1.3 数据采集
       (1)路面质量数据采集可用一般或自动检测设备,见表1。
表1
|              采件指标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般检测设备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自动检测设备  |         
|              路面损坏(病害)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   直 尺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路面摄像车  |         
|              平整度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 米 直 尺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车载式颠簸累计仪,加拿大PT-300测量车  |         
|              强度(弯沉)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贝克曼梁弯沉仪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自动弯沉仪、加拿大Dynaflect测量车  |         
|              抗滑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摆式磨擦系数测定仪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横向力系数仪  |         
(2)系统建立初期对所管辖路网进行一次完整的路况数据采集,以后再定期重复进行,见表2 
表2
|              采件指标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采集时限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采集季节  |         
|              路面损坏(病害)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年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~6月  |         
|              平整度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~2年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~10月  |         
|              强度(弯沉)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~2年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~10月  |         
|              抗滑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年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春、秋季节  |         
     1.2 系统模型的建立
       建立系统模型包括路面破损评价模型、路面行驶质量评价模型、路面强度(结构)评价模型、路面安全性能评价模型、路面状况综合评价模型、预测模型、决策模型等。
     1.2.1 路面破损评价模型
       采用路面综合破损率(DR)和路面状况指数(PCI)作为路面破损评价指标。路面破损率为路面发生的各种破损加权折算的严重破损百分率。
DR=AD÷AO
其中:
       AD:为评价路段的综合破损面积(m2)。
       AO:该路段总面积(m2)。
       Dij:为第i类损坏,第j类严重程度的实际破损面积。
       Kij:为第i类损坏,第j类严重程度的换算系数,可在表3查得。
       路面破损换算系数
表3
|              类 型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龟 裂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网 裂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纵 裂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横 裂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坑 槽  |         |
|              换算系数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   轻 中 重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   轻 重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   轻 重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   轻 重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   轻 重  |         |
|              类 型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沉 陷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车 撤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波 浪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拥 包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松 散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泛油修补  |         
|              换算系数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   轻 重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   轻 重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   轻 重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轻 重0.40.8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轻 重0.20.4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.1  |         
路况指数(PCI),与破损率(DR)关系为:
     1.2.2 路面强度(结构)评价模型
       采用路面强度(结构)评价模型强度系数(SI),由下式确定:
SI=Lr÷Lc
       Lr——路面在当前交通量下的容许弯沉,按《柔性路面设计规范》计算。
       Le——路面的实际弯沉。
     1.2.3 路面行驶质量评价模型(RQI)
       平整度是衡量路面行驶质量的重要指标,采用检测设备测定的值都需换算为国际平整度(IRI)。推荐的平整度关系模型为
RQI=11.5-0.75×IRI
       其中:IRI是采用颠簸累积仪测定值换算。
     1.2.4 路面安全性能评价模型(SR)
       路面抗滑能力是安全性能评价的主要指标,用SR表示,以摩擦系数或横向力系数代表路面抗滑性能。
     1.2.5 路面状况综合评价模型(PQI)
       路面状况综合评价模型(PQI)为路面质量指数,关系式为:
PQI=0.3PCI+0.3RQI+0.3SI+0.1SR
1.2.6 路面质量评价标准
路面质量评价标准涉及PCI、RQI、SI、SR、PQI,结合四川省过去沥青路面质量等级的划分特点,提出分级标准,列于表4。
表4
|                   评价标准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I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CI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QI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R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QI  |         
|              优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≥1.0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≥85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≥8.5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≥0.5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≥85  |         
|              良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.8~1.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0~85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.0~8.5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.4~0.5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0~85  |         
|              中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.6~0.8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5~7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.5~7.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.3~0.4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5~70  |         
|              次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<0.6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0~55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.0~5.5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.2~08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0~55  |         
|              差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≤4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≤4.0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≤0.2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≤40  |         
原文网址:http://www.pipcn.com/research/200603/4133.htm
也许您还喜欢阅读:
